近年来,重庆巫溪县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通过机制改革、农旅融合、科技保障等手段,多向发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展现新姿,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三变”改革促“造血”富了百姓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路径。巫溪县为了保障改革的有效推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因地制宜,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巫溪县长桂乡,地广、人稀、山高、坡陡,地理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对刚刚脱贫的中西部山区来说,怎么顺利转到乡村振兴?该乡的做法是,通过成立集体资金控股公司、实施合股联营项目和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以村集体组织作为主要股东的乡村振兴“小国企”,发展乡镇集体经济综合体。同时,整合资金链、延伸加工链、完善销售链,构建“三链共生”促产业深度融合。
长桂乡金桂村,2020年完成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明确了村民的集体资产收益份额,激发了农户内生动力,通过与市场经营主体合股联营,实现农户增收。
金桂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做法是,利用“三变”改革项目资金、消除空壳村资金、集体地票资金等入股巫溪县荣禾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宁河泉酒厂,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荣禾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农民变股东。
数据显示,以荣禾农业专业合作社为销售载体,依靠订单扶贫模式,2020 年全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达5.4万元,有效带动116户村民通过土地入股、产品销售等途径增加收入,实现户均增收5291元。
“公司法人作为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负责市场对接和农特产品开发及推广,以实现利润作为薪酬指标,为村集体经济融入更多现代企业管理元素,促进农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撬动集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长桂乡金桂村支部书记方福民说。
巫溪县东南部的峰灵镇谭家村,2016年全村以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为龙头,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冬桃1453.27亩,2019年仅试果收入达55万余元,是农业农村部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随着产业的壮大,村集体逐步退出主导地位,依照“集体+合作社+农户”、“固定收益+股份分红”的宗旨,择选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工作。峰灵镇谭家村支部书记郑达平介绍,2020年,该村引进巫溪县久益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销售、推广等,在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上推陈出新,不断壮大“巫溪冬桃”品牌,让产业发展走向精细化。经过几年发展,巫溪县已形成了以谭家村为中心,向外辐射型的巫溪冬桃经济带。据统计,全村2020年总产值收入达200万元。
巫溪县农业农村委主任詹亚军介绍,在土地经营上,全县各村以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农户自愿将土地流转,村委会根据流转的土地划分为若干承包单元,同价流转给有意愿、有实力发展产业的大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通过创新土地经营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一条山地特色现代高效衣业规模化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巫溪县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36个,实现了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培育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全覆盖,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超过800万元,全年有经营性收入的村超过265个。
园区支撑、文旅融合,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巫溪县是重庆市第一森林资源大县、森林覆盖率达69.7%,拥有全市唯一一条Ⅰ类水质河流后溪河、国家4A级景区红池坝,生态优势十分突出。当地抓住这一优势,以“现代高效”为目标,发挥“园区支撑”效用,丰富“农业产业”业态,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围绕茶、果、药等特色产业,巫溪县分别以规模化的基地、专业化的管护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打造产业园区。采取“以园带区、以区带业、以业带户”的发展模式,发挥园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以马铃薯基地为例,当地发挥县属国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构建“两免一保”(免费供种、免费田间管理,价格托底、订单回收)产业服务体系,推广薯玉、薯菜、薯药套作高产种植,集中连片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马铃薯生产基地,建成原种扩繁基地1万亩、良种繁殖基地3万亩、优质商品薯种植基地30余万亩,带动8万余农户增收致富,年产值9.3亿元。
全县范围内,巫溪深化市县乡“三级联创”,陆续建设以现代烟叶生产为主的“上磺—古路—塘坊—文峰”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以巫溪洋芋为主的“尖山—朝阳—文峰—塘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城厢—通城”青脆李园、“峰灵—上磺”粉黛桃园、“花台—蒲莲—凤凰”黄金柚园等5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一村一品”为基础建设多个镇村级现代农业园区,经由多重路径实现县区资源利用最大化。
红池坝镇茶山村地处偏远,三面环山,经济发展一度较为落后,通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配套乡村旅游设施、引进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如今呈现出环境美、村庄靓、产业实、人气旺的好景象。2020年7月,茶山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获得“中国美丽休闲村”和“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实现农村变景区。
去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乡村旅游收入380余万元,带动35户农户通过旅游户均增收7000元以上,带动126户农户通过产业发展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
目前,巫溪县已打造了4条精品乡村旅游路线,成功创建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5个、示范点10个。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增长到275个,全年接待12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2亿元。
数字赋能科技保障“智绘”特色农业
“要良种找巫溪”,今年5月,国家马铃薯良种科研联合攻关新品种展示暨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现场观摩会在巫溪召开,助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巫溪县四季分明,湿度合宜,其特殊的小山地气候是生产洋芋的最佳环境,巫溪县种植洋芋的历史也由来已久。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全市最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构建起三级繁育体系。依托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比利时埃诺省孔多塞农业工程应用研究中心等技术力量,积极培育种薯新品种。全县脱毒种薯利用率达70%以上,现已辐射周边10多个马铃薯主产区及川、陕、鄂、黔、蒙等地,累计推广面积300万亩以上,形成了“要良种找巫溪”的独特优势。
2020年“巫溪洋芋”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的农产品,也是首批100个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
建成投用林业科技专家大院及3个核桃科研基地,2个品种通过重庆市林木良种认定;生态渔业技术体系巫溪试验站获得重大研究突破;围绕“互联网十农业信息服务”,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高标农田建设……巫溪县将科技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向科技要质量、要效益。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农民逐渐从传统的‘靠天吃饭’转向‘靠技术吃饭’。这几年,我们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农业、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信息惠农等方面皆有成效。”詹亚军说。
为了让农业更加“智慧化”,让更多的农民享受数字农业红利,巫溪县还大力改革科技特派员服务管理模式,新选派246名县级科技特派员,与5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组成服务团,成立中药材、山羊、生猪、核桃等8个产业技术指导组。还累计建立了30所农民田间学校,培训高素质农民5000人,其中认定为高素质职业农民270人,培育科技示范户1523户,助力农业数字化改革,有力促进了山地特色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