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孝感 | 回击磨难 向阳而生
近年来,各地通过扎实举措推动贫困残疾人脱贫。在孝感,一批身陷贫困的残疾人,在一系列扶残助残政策帮扶下,重新燃起了生活希望。
袁进英:用巧手编织幸福生活
云梦县伍洛镇新发村的袁进英,先天双腿残缺,但她依靠灵巧的双手勤劳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先将钢筋量好尺寸,然后弯曲成固定形状,再用电焊枪焊接成型,最后编织成精美的货篮,袁进英每天都是这样重复的忙碌着。
孝感市云梦县伍洛镇新发村脱贫户 袁进英:一天连焊带做的话,可以做七八上十个,一天起码要坐十几个小时,基本上就是从这个凳子,转到那个凳子上面。
一个转身,一次挪动,对常人来说非常简单,但对双腿先天残缺的袁进英来说却极为艰难。尽管工作辛苦,但袁进英却一直坚守着这门养家糊口的手艺。
袁进英原本有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为了维持生计,夫妻俩学会了编织铁艺货筐,日子虽平淡却充满希望,可没想到,丈夫突然检查出患了喉癌。
2015年底,袁进英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救助、健康、助残等扶贫政策,生活有了一些改善。
孝感市云梦县伍洛镇新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肖新红:从2015年以来,袁进英能享受的扶贫政策,我们都确保让她享受,每月低保243元,残疾补贴150元,计生奖补80元,同时我们还向她给予了危房补贴7000元。
贫穷并没有摧毁袁进英的意志,丈夫去世后,她买来电焊机,做起了焊接工。袁进英的坚强与努力,让村民们交口称赞。在大家的帮助下,她的小作坊名气越来越大,在孝感市也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2018年,袁进英甩掉了“贫困帽”。
孝感市个体商户 许少斌:篓子做的扎实,蛮好,主要是蛮硬实,基本价格还是很固定的。
袁进英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她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李峰:靠双手“走上”小康路的“励志哥”
在应城市汤池镇舒景村,有一位双腿残疾者,熟悉的人都亲切的称他“励志哥”,他就是李峰。双手“穿”着凉拖鞋,支撑着整个身体在地上“行走”,见到李峰时,他正忙着新牛舍的建设。
孝感应城市汤池镇舒景村村民 李峰:牛棚整体做起来了,再就是内部的一个规划,做食槽,做水槽,再就是地平的硬化,再就是一个排污水的化粪池,设施全部弄起来之后,一排可以关18头,两排就是36头。
1983年出生的李峰,8个月大的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萎缩无法行走,之后,他艰难地学会用双手撑地前行。李峰18岁时,两个妹妹上了高中,一个弟弟也上了初中,本不宽裕的家庭变得更加艰难,他决定自己赚钱来帮忙父母减轻身上的担子。
孝感应城市汤池镇舒景村村民 李峰:对于我的家庭,两个老人这辈子是操劳的,也是最辛苦的,我自己能够把自己的生活维持住,就是给他们减轻了困难。
凭着一股韧劲,李峰从养鸡卖蛋开始挣钱,高峰时曾养鸡多达3500只。见到李峰的自强不息,村里也鼎力相助,无偿提供荒山让他实施规模养殖。从那时开始,在往返汤池镇乡间和应城市城区的路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靠双手奔波的青年。
孝感应城市汤池镇舒景村支部书记 蔡登峰:父母把鸡上到他的三轮摩托车里,自己拖到应城去,每天凌晨两三点钟起来,风里来雨里去,作为一个残疾人,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2015年,李峰成为精准扶贫对象,社区结合他个人的实际情况,落实了残疾、低保、医疗保险等相关扶贫政策。但是,闲不住的李峰仍然选择自食其力,从2016年开始,他又养起了牛。
孝感应城市汤池镇舒景村支部书记 蔡登峰: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平常有些人做不到的,他却能做到,开始养牛的话,从一头两头到现在的规模的话,发展到二十头左右,产值达到了三四十万。
经过三年的自主发展和政策帮扶,2018年,李峰实现了稳定脱贫,也先后收获了孝感楷模、孝感市“我脱贫、我光荣”自主脱贫典型、“最美应城人”等荣誉称号。
孝感应城市汤池镇舒景村村民 李峰:我的目标是进出要达到100头牛,达到这个目标,再就是往生鲜发展, 线上线下销售。
李安学夫妇:夫妻同心脱贫 铆足干劲致富
在孝南区祝站镇河界村,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蔬菜大王”,这个“蔬菜大王”的名气之所以大,不仅是他的菜种得好,还因为他和妻子都是残疾人。如今,双残夫妻已经甩掉了“贫困帽”,正朝着致富奔小康的大路走。
下午四点多,李安学和妻子田爱菊一起在大棚里忙着收割芹菜,这些蔬菜将在第二天凌晨,运送到孝感的沙沟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夫妻二人一个负责采摘,一个负责整理,动作娴熟,配合默契。
小时候,李安学因罹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右腿三级肢体残疾,妻子田爱菊也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左手。前些年,夫妻两人一直靠着一个小菜园种植蔬菜赚取生活费,但一年下来也只能勉强糊口。2014年,李安学被认定为精准扶贫对象户;2015年,扶贫工作队入驻之后又为两人办理了低保。但李安学想要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和不服输的冲劲,让他并不安于现状。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流转土地做专业的蔬菜基地发家致富,有着丰富蔬菜种植经验的李安学坐不住了。
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河界村村民 李安学:别人能干,为什么我不能干呢,就心血来潮之后一口气组织了几个人,流转了土地120亩,那个时候我相信我能够把它做好。
一年过后,由于投入高,利润小等原因,李安学的三个合伙人相继退股,但不服输的李安学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一个人也要把蔬菜基地做下去。
孝感市直驻孝南区祝站镇河界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梁虎:鼓励他,引导他成立了蔬菜合作社,在种植,销售,收购等环节形成一条龙,针对李安学经办合作社缺少资金这一实际情况,我们积极向区农商行申请小额贷款,以减轻他的经营负担,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在结对帮扶单位,针对一些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消费扶贫,主要购买李安学蔬菜合作社生产的蔬菜,力所能及地帮他销售一部分蔬菜。
现在,李安学的蔬菜合作社发展势头很好,年产蔬菜80万斤,产值达到100多万。同时,生活逐渐富裕的李安学也不忘带上当地的村民一起致富,为本村及周边村子的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高峰期曾有38人在他的合作社工作,每年发放的工资有30多万。
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农丰岗村贫困户 徐丑货:高峰期我一个月四千多块钱,一般都是两三千块钱,一年就是三万多块钱。
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农丰岗村贫困户 熊淑芳:这个老板要不种这些田的话,我们就赚不到钱, 没有位置做,那就只能在屋里。
在李安学的带动下,周边村子有7户贫困户也相继脱贫,他也申请取消了夫妻二人的低保。
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河界村村民 李安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脱了贫,生活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再就不需要国家负担我们了,好日子要有自己奋斗出来的,再加上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来帮扶我的产业,我有能力,有信心把它做下去。
【编后】
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才能创造幸福生活。扶贫,不仅是给予经济的补助,更是要带动贫困户转变思想,依靠自身努力“站起来”,才能走的更远。
(来源:湖北新闻 责任编辑 马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