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12月9日消息(记者白刁尹 通讯员廖唯)初冬时节,驾车行驶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从集镇到乡村、从干线公路到偏远村道,一条条“畅、洁、美、安”的“四好农村路”纵横交错,编织出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络,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一条条公路成为当地群众的脱贫路、致富路、乡村振兴路。
渝湘高速公路彭水西互通(央广网发 甘勋乐摄)
近年来,彭水大力推进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彭水“五铁八高速一江一机场”对外交通网络,衔接布局建设通用机场,构建东西南北“四向”连通、铁公水空“四式”联运的交通物流运输体系,促进全县农村公路“加硬”、高速铁路“加快”、普通干线公路“加等级”、高速公路“加密度”,为彭水发挥民族、生态、文化优势,高质量建设民族地区产城景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重要的生态康养和休闲运动基地,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提供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绿巨人”动车行驶在下塘社区的一处铁路桥上(央广网发 廖唯摄)
截至目前,全县铁路里程68公里,水域里程464.4公里,公路里程8232.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公里、国道184.06公里、省道479.36公里、县道242.63公里、乡道380.02公里、村道6879.45公里,公路路网密度211公里/百平方公里。乡镇和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和村小组通达率、农客投放率均达100%。
湘渝高速公路(央广网发 甘勋乐 廖唯 黄智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