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_第1页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_第2页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_第3页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_第4页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导一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提出:1、背景:2 1世纪伊始,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展开起 来。这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确定的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 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从20世纪 50年代至今很长的一段时期中,我国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 教学一样,因袭20世纪30年代的原苏联凯洛夫建立的“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

2、模式,即“组织教学一一复习旧课一一讲授新课一一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 施教者(知识的传受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知识灌输的对象。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发 展的需要。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必须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学 生的“学”上,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着重“学”的教学模式 转变。2、理论基础: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法,又称探索法、问题教 学法。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他们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学

3、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 识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 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 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 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学 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 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在以上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生物科学以实 验为基础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引导一一发现教学模式 能适应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形

4、成积极主动的学习 态度。二、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该模式的教学基本程序是:问题一一假设一一验证一一总结提高。1问题教师在创设教学条件、环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 积极思考。2假设教师尽量在诱发性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 综合、比较、 类推等方法不断产生假设,并围绕假设进行推理,引导他们将已有的 各种片断知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组, 从中发现必然联系,逐步 形成比较正确的概念。3. 验证用其他类似的事例来对照检验已获得的概念的正误及其正误的程度,靠进一步的定性分析使自己有一个较明确的判断。4. 总结提咼引导学生对认识的性质及其发展的过程作出总结, 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求得

5、在后来的认识和发展中有进一步的借鉴意义。三、教学案例一一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上课前教师指导两名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带叶的枝条、装有适量清水的锥形瓶、透明塑料袋、细线。准备实验装置:把带叶的枝条插在装有清水的锥形瓶中 把透明塑料袋套在枝条上,并在靠近瓶口处用细线把袋口扎紧, 但不要连同瓶口也扎住。 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上课时,教师首先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家里栽种的花草 树木、农作物要经常浇水。据科学家统计: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 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还多,植物为什么需要这么多 水呢?请

6、两位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演示实验, 先出示实验装置,介绍 课前是怎么准备的,让其他同学观察完后,说出实验现象(塑料袋壁 上有很多水珠),然后提出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第二步:分析推测,作出假设。对所提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推测 出各种答案。例如:水珠的来源有两个可能:一是来自瓶内水的蒸发, 二是来自植物体内部。很显然,因为塑料袋不是在瓶口处扎紧,瓶内 的水蒸汽无法进入塑料袋内,所以这个假设被否定,因此只有第二个 可能。第三步:收集资料,进行验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如 果刚才所做的假设成立,我再进一步提出:植物体内的水是通过什么 途径,以什么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引导

7、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如根毛如何吸水、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复 习旧知识,最后归纳总结出: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吸收经根部导管向 上运输到茎,再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进入叶肉细胞。教师进一 步提出:水分进入叶肉细胞后,怎样散失出去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 来观察叶片的结构。学生以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尝试用徒 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再观察叶片的 永久切片。通过观察认识了叶片的结构,知道了叶片下表皮有很多的 气孔。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到植物体内的水分就是通过这些气孔以气体 的形式散发出去的。接着,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气孔的张开和 闭合。第四步:总结

8、提高,深化迁移。指出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 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然后进一步提出:植物所吸收的水分有9 9%用于蒸腾作用,只有1%用于光合作用和其它生理过程, 这是否是 一种浪费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利用多媒体课 件,展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和散失的全过程, 同时与小学自然课中 学过的知识、地理学科的知识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蒸腾作 用的意义: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 运输。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 度,增加降水。然后,通过相关练习,实现知识的迁移。四、实施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效果:1、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处于协作的

9、关系,通过学生积极能动地 探索研究获得新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现问题和如何进 行信息加工,对提出假设如何推理和验证,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 力。2、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以满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所提出的新 的要求。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各种优秀品质的形成。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奇、怀疑、困难、矛盾等因素引起学生的 思维冲突、使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进而积极地解决问题, 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产生兴趣,增强自主发现并解决各类实 际问题的信心,并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百折不挠的坚强毅 力和勇攀科技高峰的进取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