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时代的天水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欢腾的画面犹在眼前:宝兰高铁开通运营,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惠民的乐章仍在耳畔:引洮供水润泽秦州,居民收入屡攀新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一产调结构、二产扩总量、三产强基础”的总体思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准确把握应对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和奋力跨越期,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取得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谱写了天水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一)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三农”工作在全市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202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00.6亿元,较2012年增长5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72元,较2012年增长134.78%。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92.0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43.26%下降为零,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天水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
——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实施“4+2”农业产业振兴行动,粮食生产连续10年稳定在110万吨以上,2020年全市果品总产达到360万吨,较2012年增长近3倍;蔬菜总产达到400万吨,较2012年增长约1.5倍;农产品供给上实现了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转变。
——产业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坚持“一业一牌”“一业多牌”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全市种植业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11个,“花牛苹果”品牌评估价值位列全国果品品牌价值榜前15强,众兴菌业成功上市。麦积区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秦安县安伏镇创建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麦积区花牛苹果产区入围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极大改善。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聚焦农村“脏乱差”问题,率先在全省实施了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公厕改造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治理项目,山乡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天水市正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二)
工业稳则经济稳、财政稳;工业强则发展强、实力强。
20世纪60年代起,天水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条件,成为三线布局和建设的重要城市之一,东北、华北等地的一批企业相继迁建天水后,不仅让全市经济迅速崛起,也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工业时代。正是得益于“三线”建设时期的布局积累,奠定了天水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催生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存量、培育增量,全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连续9年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为全市贡献了3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近5万人的就业岗位;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总量占到全省70%以上。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全市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材料五大优势产业总量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1%,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逐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电工电器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产业集聚区。去年9月,市政府与东旭集团成功签约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天水市在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补齐产业短板、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开通5G基站829个,5G网络覆盖主城区(秦州区和麦积区)及五县重点区域,行政村实现光纤宽带全覆盖。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意见》《天水市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方案》《天水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度实施方案》《工业强市表彰奖励办法》等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天水未来发展的机遇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全市上下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把工业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第一支撑’和调结构促转型的‘最大引擎’。”在今年召开的全市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市委书记王锐在会上旗帜鲜明地强调。
天水,吹响了重振工业经济雄风的集结号!
(三)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叠加成文旅融合发展优势,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抓手,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旅游产业为重点,着力培育打造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全市文化旅游业步入了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的新阶段。2012年以来,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24208.85万人次,年均增长22.6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30.46亿元,年均增长25.3%,文化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全市GDP比重不断攀升。
为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实施意见》《天水市文旅强市战略实施方案》《关于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的办法》《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吸引了万达集团、恒大集团、陕西白鹿仓集团等国内知名文化旅游企业先后落户天水,全市文旅及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000个,规模以上文旅企业达到40个……
麦积山大景区建设进展顺利,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即将建成,西关片区古城保护与综合利用、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奥特莱斯小镇等项目加快实施,天水大剧院、弘文园、工业博物馆相继开园开馆,《天水千古秀》剧目精彩亮相,京东TDC城市仓、省建投天水总部经济城等项目建成投运,秦州万达广场城市商业综合体即将营业。
项目落地,文化“盘活”,文旅品牌打造和营销方式也随之创新。策划开展了“全国百家网络媒体看天水文旅”“世界文化遗产在身边”“网络大V天水行”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文化旅游互动宣传营销活动,助力了全市文旅市场振兴,奏响了发展新乐章。
同时,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商贸活市”战略,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特别是天水国际陆港、天水粮食仓储生态物流园、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定增长,推动了商贸流通产业的加快发展。
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天水稳增长的强支撑、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未来,天水还将进一步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以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担当,是情怀,更是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思想认识,出台了多项民心工程,诠释了“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政莫高于亲民”的执政理念。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全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15009元、3798元提高到30057元、9072元。
——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累计新增就业50多万人;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逐年提高。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深入推进健康天水建设,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市中心血站迁建、秦州区医院迁建等一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天水传染病医院改扩建及清水等县区医院易地搬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更加优质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建市一中麦积分校、市三中新校区等城区学校27所,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803所,中小学D级危房全面消除,增加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1万个。天水职教园区加快建设,秦安“园区+走教”办学模式得到教育部肯定。
一件件,一桩桩,顺民意,暖民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饮水更加安全。全市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成通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引洮河之水,济秦州之困”的引洮梦终得圆满,秦州、麦积两区居民不再为吃水难发愁。
——住房更加宽敞。加快推进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罗玉小区、东方红村等地城市更新顺利推进,天水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根本改善。
——出行更加便捷。十天高速、天平铁路、宝兰高铁相继通车,成纪大道、秦州大道、麦积山大道、东柯大道、麦甘公路等干线公路项目建成通车;红桥、天秀桥、天润桥、二十里铺大桥、峡口渭河大桥相继建成;省内首条有轨电车建成运营,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绕城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天平高速即将建成,天陇铁路开工建设;县县通铁路、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即将变成现实。
——环境更加优美。牢牢扛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勒紧生态环保的紧箍咒,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推动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和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达36.45%,中心城区绿地率达35.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以上,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天水绿”“天水蓝”触目可及,天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社会更加和谐。统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法治天水、平安天水稳步实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扩大。
这些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记录下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党和政府浓浓的为民情怀。
(五)
党建引领,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主线,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改作风强本领,党建工作在创新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推进天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欲事立,须是心立。”坚持思想引领、持续锤炼党性、强化理论武装,是全市党员干部保持同心同向、步调一致的根本保证。九年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教育接续推进,如一股浩荡春风,让党员干部心灵受到了荡涤、思想受到了洗礼,群众观念得到了深化,引领科学发展能力得到了提升。
为政之道,贵在用人。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重视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和脱贫攻坚主战场锻炼识别干部,持续加大年轻干部和“三方面”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在全省首推村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文书两个“专职化”建设,干部选任工作的程序和方式更加科学规范,管理、考核、监督机制更加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立政之道,察吏为先。天水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抓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着力推动政治监督常态化具体化,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和“保护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持续巩固。
……
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发有为,跨越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天水亮色,也必将是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天水底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水将继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笃定目标再出发,凝心聚力再拼搏,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天水篇章。
来源:新天水客户端
原标题:《新时代的天水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