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个词,看看未来15年徐州什么样
10月12日,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公示了《徐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着眼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围绕加快建设“国家综合枢纽、淮海中心城市、工程机械之都、历史文化名城”,引领发展“实力徐州、创新徐州、美丽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科学构建功能优化特色鲜明的市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
未来15年
徐州会变成什么样?
来这份《规划》里
寻找答案吧!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58/530/315.jpg)
上下滑动查看具体内容
未来15年徐州将继续深化区域协同,共建省际同城联动示范区。
强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在既有京沪、陇海国家通道的基础上,加强以徐州为中心向菏泽、临沂、阜阳、盐城等方向的区域通道建设,形成“八向”辐射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58/530/316.jpg)
加强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探索构建协同发展机制。立足沿海发展带,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角度,支持淮海经济区的发展,将淮海经济区建设成为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省域边缘区域联动发展样板区。
规划新增徐荷铁路、徐济铁路,弥补西北—东南方向城际铁路空白;规划新增徐州到枣庄铁路,打通徐—枣—蚌城际通道,形成区域性城际通道。新建徐阜、徐临等高速公路。
优化都市圈空间格局,构建“一心三带、五组群”的都市圈空间结构——
一心是指徐州市辖区;
三带即京沪协同创新发展带(枣徐宿)、 东陇海开放共享发展带和大运河绿色文化发展带;
五组群为丰沛组群、枣滕微组群、邳新组群、宿迁—雎宁组群和宿淮组群 。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58/530/317.jpg)
建设“123”小时交通出行圈——
徐州都市圈交通圈1小时通勤;
淮海经济区城市群2小时通达;
国内主要城市群3 小时基本覆盖。
构建城际/市郊铁路复合通道。高速公路从互联互通到直连直通。
打造省际交界地区“生态保护共同体”,围绕“两湖、三河、多脉”建立跨行政区协作的生态保护机制。建设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治理典范。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58/530/319.jpg)
上下滑动查看具体内容
《规划》中构建了徐州市域“两河(故黄河、京杭大运河)、两湖(微山湖、骆马湖)、三横五纵(三条横向生态廊道、五条纵向生态廊道)、多节点(云龙山、吕梁山、大洞山、大沙河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多个生态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将得到系统推动,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宜耕则耕、宜渔则渔、宜建则建、宜生态则生态”为修复理念,形成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徐州模式”,并积极向全省、全国推广。
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新理念,实施4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专项行动,即山林修复与生态保育行动、矿山生态修复行动、河湖恢复与生态保护行动及小流域综合整治行动。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58/530/322.jpg)
《规划》中提出进行统筹系统保护,明确各类重要自然资源保护的管控和引导要求。并对森林资源实施整体保护。
加强造林绿化“增绿”,开展林相改造,加大森林培育力度,进一步优化林分树材种结构,改善森林生态功能,提高林分质量。
加强森林合理利用,鼓励开展各种林下经济活动,在做好生态保育的前提下鼓励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
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地保护。将重要脆弱的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珍稀物种集中分布地设为管控限制区,禁止建设与保护无关的项目。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58/530/325.jpg)
上下滑动查看具体内容
城乡如何发展?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感?
《规划》勾勒出了市辖区“一主两翼、三带四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主提升”,打造城市综合服务核心,推进中央活力区建设,提高城市品质;
“两翼拓展”,推动铜山、贾汪全面融入主城区,照产城融合的模式综合发展;
“三带联运”,即东部城市功能拓展带、东南空港度假拓展带和西北陆港开放拓展带;
“四组团集聚”,即大彭循环经济组团,大许物流商贸组团,张集休闲度假组团和陆港开发开放组团。
同时,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开展居住社区设施补短板行动,因地制宜对居住社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改造和建设;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城市品质。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58/530/329.jpg)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抓好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实现主城区棚户区全部清零,城乡危房彻底消除。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58/530/333.jpg)
上下滑动查看具体内容
构建绿色高效的交通体系,打造“15、30、60”市域交通网,即15分钟内上高快速路系统;30分钟内到达交通枢纽;60分钟内可达市域内任意组团。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的四网融合,打造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基础的快速通道系统,支撑一体化发展。
构建外联内畅、网络完善、组织合理、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体系,中心城区提倡“轨道/公交+慢行” 快速路的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构建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
学有优教,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市;
病有良医,高水平建设淮海经济区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城乡居民“15分钟健康服务圈”;
老有颐养,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文有悦享,建设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构建丰富多元、便利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
体有便达,建设完善一批具有区域高水平服务的大型体育设施,构建覆盖全域的健身步道网。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58/530/335.jpg)
构建活力共享的城乡社区生活圈。以“补短板、保基本、倡共建、提品质、惠城乡”为总体目标,构建从“5分钟”到“30分钟”多层级城乡生活圈体系。将社区生活圈作为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
建设近山亲水的开敞空间。构建多层级的绿地开敞空间体系,建立“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片区公园—街头绿地四级公园绿地系统”,打造山体映衬城区,公园覆盖社区,山环水绕、步移景异的花园城市,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颜值”越来越高
日子越来越好
安全感越来越多
软实力越来越强
这样的徐州
爱了
文字:甘晓妹 吴云
图片:早安徐州
制图:傅可涵
原标题:《四个词,看看未来15年徐州什么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bjjx.667644a5.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