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再创玉门辉煌 再现玉门荣光 ——玉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八月的玉门,奋发有为,朝气蓬勃!
在玉门广袤的大地上,车间里,机械轰隆,工人穿梭,一片热潮涌动;田野间,万象“耕”新,收获一片繁忙;城市中,靓丽和谐,宜居宜业,处处荡漾着文明新风……
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四强行动”“五个提升”“11个坚定不移”等目标任务,玉门市大力弘扬铁人精神,矢志不移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贯穿到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领域,认真落实酒泉市“1246”发展思路,立足打造“四区一高地一家园”,坚持工业强市和优势资源向重点产业集中“两大战略”不动摇,因势利导集聚资源要素,顺势而为增强发展动能,努力再创玉门辉煌、再现玉门荣光。
工业经济蓄势发力“加速跑”
“玉门市将充分用好国家和省市一揽子政策措施机遇,按照工业主导型县域定位,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现代化工两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大力培育规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聚力推进陕煤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支撑性项目,五年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在谈到未来五年玉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打算时玉门市委书记王超说道。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玉门市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持之以恒抢机遇、抓招商,全力以赴上项目、扩投资,多措并举强要素、优服务,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
在疫情蔓延和全国经济下行双重冲击之下,玉门市招商引资顺势而为,逆势上扬。截至7月,对接企业647家,接待来玉考察企业99家,签约泰领科技、康农作物、风渡新材料等招商引资项目54个,签约金额223.59亿元,开工建设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28个(其中,新建项目74个,续建项目54个),投资总额285.95亿元,引进到位资金89.17亿元,同比增长34.35%。
“我们健全完善了产业链招商工作机制,调整优化了产业链招商小组,认真分析研究靶向区域和目标企业,采取线上招商和线下外出招商等方式,广泛搜集企业信息线索,加强与客商的沟通对接。”玉门市经合局局长陈永强说。
招商引资持续推进的同时,玉门项目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甘肃西部天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中第一批建成投产的化工企业,自投产以来,所生产的荧光增白剂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2021年全年完成产值8600万元,今年截至目前完成产量2000吨,销售5000万元。
在玉门建成投产的企业效益蒸蒸日上,在建的企业纷纷抢工期、抓进度,争取项目早日投产。
走进玉门市铁人大道南侧的水上世界(游泳馆)生态公园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加快进度。该项目于2020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工期3年,总投资4.12亿元,集文化交流、体育竞赛、健身娱乐、科技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酒嘉地区最大的室内水上世界,对提升玉门市人居环境和城市品位,促进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得益于玉门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一包到底、按旬推进”工作机制,实时掌握项目建设情况,保质保量完成包抓工作落实。同时持续开展项目开工、投资调度、新增入统 “三个清单”管理,靠前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加快推进项目开工,不断夯实投资项目基础。截止目前,开复工项目117个,开复工率达94.4%。在项目驱动下,开放的玉门工业经济实现“加速跑”,上半年,全市共新增入统新开工项目69个,带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7亿元,增速17.6%。
特色农业多点催开“致富花”
时下,走进玉门,金色田园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农民正忙着收获小麦,颗粒归仓;成熟的枸杞“染红”了戈壁滩;朵朵红花吐露着鲜艳的花丝,在风中摇曳生姿,宛如金色地毯铺满田间;蜜瓜、西瓜、人参果也飘香四野,引来不少游客……希望的田野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在玉门市中心粮油储备有限公司,满载着小麦的运粮车一字排开,工作人员对送粮车上的粮食进行水分、杂质、互混率等全面检测,一系列流程完成后,合格的夏粮便可通过传送带在粮食储备库内“安家落户”。
今年玉门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工建设昌马万亩粮食安全产业示范区等项目,落实粮食种植面积16.2万亩。并通过落实粮食补贴政策、扩充县级储备粮规模、新增粮食风险基金保证金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粮食安全。
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适用技术试验示范等重点工作,玉门市坚持以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样板为载体,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强化公益性农技推广,加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服务手段普及应用,构建起了“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
在玉门镇恒旺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里,提起种植户周恭,大家都说他是个最赶“时髦”的人,总喜欢种些新鲜果蔬。几年前,看着别人种樱桃他也眼馋起来,便外出考察,学技术、学管理,将樱桃种植在自家大棚里。如今,30多棚樱桃已经挂果逐渐成熟。
喜欢研究新技术的还有玉门镇彤阳戈壁农业园种植户付宗鹏,有20多年葡萄种植经验的他,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不断尝试新技术、新品种,所以他种植的葡萄从来不愁销路,年年都是葡萄还没熟就开始有人订购了。
据了解,玉门市已累计引进示范新品种158个,开展新技术实验项目18个,示范项目35个,主推关键技术15项。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引领玉门市现代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也让广大农民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今年我们立足乡村资源禀赋,持续抓好签订单、扩规模、创品牌三大任务,推动玉门农业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玉军介绍说,“目前已推进大畅河6000亩标准化蜜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新建日光温室100座、钢架拱棚4000亩,着力构建亿元产业园区。同时大力发展无公害、高品质农产品,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度包装和推广,不断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
城市创建奋力追逐 “文明梦”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人民因文明而幸福。
玉门市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强力推进。追逐“文明梦”,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精神文明高地,用文明涵养城市的“精神气质”……文明创建已成为玉门人民迈向美好生活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要以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韧劲,奋力夺取创城攻坚战的新胜利。”这是玉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发出的战斗号角。
“现在是红灯,请您稍等”“请后退,斑马线上不能停车……”笔者在玉门看到“志愿红”忙碌在十字路口,一个微笑、一份礼让、一双援手,都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缤纷绽放。
在玉门,全市3.7万名志愿者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用行动书写“玉门故事”,唱响着文明“主旋律”。每周近万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132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文明劝导、帮扶解困、纠纷调解等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无数平凡的人,弘扬善行义举,用榜样的力量点亮这座城市的文明灯塔,给予城市深厚的道德滋养,向善、向美、向上、向好的磅礴力量,擦亮城市文明的底色。
玉门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的同时,在城市品质建设上的脚步也从未停歇。
“停车难、收费乱、管理乱”的问题不仅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点攻坚项目,也是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今年以来,玉门市立足监督首责,主动出击,跟进监督,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一难两乱”问题,居民群众停车出行得到持续改善。
一组组数据令人眼前一亮。结合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划停车位1200多个;改造利用街道路边、零星地,边角地、人防设施等现有设施场地腾让车位230个,清理“僵尸车”“罩衣车”20多辆;协调市住建局、房管局、体育中心、文旅局、交通局、市民中心等17家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位920个;整治擅自在公共区域安装地桩、地锁、硬质隔离桩占用公共停车位57个……这是玉门市“一难两乱”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以来,化解曾经民怨颇多的停车难问题,变“怨声”为“掌声”交出的成绩单。
“‘一难两乱’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只是我们提升城市品质工作的其中之一。”玉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会鹏说。
今年玉门市通过文明城市创建,督促相关部门强力开展城区背街小巷、商业街区等整治改造,持续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加大湖域、景区、水系景观带等周边设施维修管护,实施铁人大道路灯增亮工程,着力做好城市供水排污、供热供气等服务保障工作,有效保障市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玉门市正在持之以恒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发展潜力和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最重要举措,努力将玉门建设成为城市形象更靓、市民素质更高、社会风尚更好的文明之城。
来源:玉门市委宣传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
唱响交响丝路
畅游如意甘肃
监制:高正升 审核:丁 旭 编辑:梁玉蓉
原标题:《再创玉门辉煌 再现玉门荣光 ——玉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