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庭故事 | 人民法庭为人民,法官爬坡过坎走农家,就是三句话的事儿!
编者按: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单位,是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是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前沿。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会议指出人民法庭应做到“三个便于”:“坚持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便于人民群众及时感受到公平正义”。
什邡市人民法院蓥华人民法庭坐落于什邡市蓥华山风景区内,辖洛水镇、蓥华镇两个乡镇,山区面积较广,人口近8万。法庭仅有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和2名法警共计5人。地方虽小、干警虽少,但从2018年至2020年,共办理了652件民事案件,涉及婚姻家庭、买卖合同、侵权责任、追索劳动报酬等多种纠纷,其中调解撤诉562件,调撤比达86.19%。蓥华人民法庭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法庭的功能定位,围绕“三个便于”,致力于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山区法庭时刻都在发生着与大山、与大山人民有关的故事。山区法庭的法官,对大山人民来说,不止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也是诉苦解难的“知心人”。
“相信法庭、相信法官,法官的话我们老百姓听了就觉得安心。”在蓥华人民法庭受理的一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如是说。
“涉乡村产业的事呐,都是大事!”
2020年,原告王某某与被告某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跑山鸡养殖场修建合同” ,双方就原告王某某承包被告养殖场修建项目达成一致。原告完成项目修建后,被告于2021年2月向原告出具欠条,载明欠付原告工程款10万余元,并承诺2021年4月底之前付清。后被告一直未向原告王某某支付工程款,遂原告王某某起诉至法院,讨要工程欠款。
“涉乡村产业的事呐,都是大事!”蓥华人民法庭受理该案件后,承办法官张荣强对该案件高度重视。该案件既涉及农村产业,又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张法官第一时间对原、被告双方进行走访,了解到原、被告双方的矛盾焦点在于被告认为王某某修建的养殖场存在质量问题,而双方在合同中对工程质量标准没有明确约定,导致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不怕累,再高也得爬上去看看!”
王某某修建的养殖场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双发争议的关键焦点。到养殖场进行实地勘验和调查取证,是保证此案公平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张法官与法官助理、法警一同前往养殖场所在地。
“养殖场在山顶上,只有一条又陡又窄的山路,只能徒步上去,这大热天的会很累哦。”山脚下,王某某指着山顶道。
“不怕累,再高也得爬上去看看!”张法官一行三人立刻动身,盛夏正午的阳光和树影,将山间小路划分出明暗的分界,三人被汗水浸湿的制服,印着一圈一圈的汗渍。
从山脚来到山顶,来不及擦汗,张法官立即对养殖场修建情况进行现场勘验和调查取证,为公正解决矛盾纠纷夯实基础。
“乡里乡亲的,咱们就在村口开庭!”
考虑到原、被告双方都是乡里乡亲,蓥华人民法庭充分发挥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作用,与养殖场所在地的蓥华镇楠木村工作人员进行协商。“乡里乡亲的,咱们就在村口开庭,你们同意吗?” 双方当事人表示赞成后,该案定在楠木村村委会就地开展巡回审判,搭建起群众接近司法和司法联系群众的桥梁。
庭审中,张法官从法律规定、诉讼风险、邻里感情等多方面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王某某与合作社达成一致,由合作社支付王某某工程款10万元,王某某对养殖场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修缮。
该案件得到圆满调解,既实现了司法工作由法庭内走向庭外,也充分发挥了人民法庭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作用,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法律种子播撒在基层,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蓥华人民法庭与山区人民的故事
还在继续……
手持法槌 捍卫人间正道
定分止争 守护公平正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什邡市人民法院
原标题:《法庭故事 | 人民法庭为人民,法官爬坡过坎走农家,就是三句话的事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